打破刻板印象,你需要了解这三点

作者是一个“黑人”,他一直记得在他七、八岁的时候,因为黑人的身份,他只能在周三的下午去本区公园的泳池游泳。其他的时间都不能去游泳。

在他十三岁的时候,有一次为了应聘地区高尔夫球场的球童,一大早六点钟就赶到了现场,足足等了一天,最后却被对方告知他们不招“黑人”。

在我们的生活中,歧视和被歧视处处可见。大部分人面对歧视的时候,内心是焦虑、尴尬,甚至是恐惧的。

那么既然这问题不可避免,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答案都在这本《刻板印象》的书中。

本书作者克劳德·M.斯蒂系,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曾任密歇根大学教授,斯坦福大学教授,哥伦比亚大学教务长。

曾被授予芝加哥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密歇根大学和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分校荣誉博士学位。

本书揭露了一个事实,我们生来带着有色眼镜,同时又遭受着各种偏见。刻板印象和负面标签显著限制了人们的表现,成为我们的负担,扼杀了我们的本性。

作者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应对计划,帮助你摆脱刻板印象的陷阱,重塑自己的身份,充分且自由地发挥天赋。

我将从以下三点来为您解读,首先是什么是刻板印象?其次是刻板印象是如何影响一个人的?最后是,如何应对刻板印象。

1、什么是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主要是指人们对某个事物或物体形成的一种概括固定的看法,并把这种观点看法推而广之,认为这个事物或者整体都具有该特征,而忽视个体差异。

年,西雅图超音速队一直都表现平平。当地的体育记者总是用最差劲的词来描述各位球员。他们指责得分后卫只会传球,而不敢往篮下突破,大前锋在离篮筐还有十万八千里的地方,就急于投篮,而且连最简单的篮板球也接不住,中锋则像个木桩一样,在场上,一动不动。中距离投篮也一塌糊涂。

结果第二年换了主教练之后,一路高歌猛进,以六分之差屈居亚军。

体育记者开始恭维那些球员,之前的缺点都变成了。就这样,之前的,篮球蠢才变成了一个个篮球天才。

在这种局限性的影响下,超音速队的各种问题都被“合理地”归咎于球员们的自身缺陷。

刻板印象是片面地,会影响一个人正确的判断能力。

2、刻板印象如何影响人

刻板印象对情绪,生理和思维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让我们先来看对情绪的影响。

刻板印象对情绪的影响:焦虑。

我们发现,人类生理机制的缺陷及人类对于情感的产生和表现的主观理解是十分有限的。由此便引发了焦虑,而焦虑又会影响一个人的表现。

黑人学生会刻意避免提及“黑人向”的事物,如爵士乐,嘻哈以及篮球。同时又刻意表达出对“白人向”事物的偏好,如古典乐,网球以及游泳,他们会早早地为自己的发挥失常,准备好各种托词,比如考试前一晚睡眠不足等。诸如此类的表现,其实,同样在暗示他们正处于焦虑状态。

我们再来看刻板印象对生理的影响。其对生理的影响:血压升高。

作者进行了一项名为“隔空联想”的语言能力测试。无风险组的学生会被告知,这个测试不会体现出种族差异。另一组则被告知,这是一场智力测试。

实验结果,无风险组的志愿者血压平稳。而另一组却出现了平均动脉血压飙升的情况。

最后是对思维的影响:认知过载。

身份风险会让我们担心坐实刻板印象(我会不会被人当成傻子)担心坐实刻板印象的后果(如果别人认为我是种族主义者,他们会怎么对待我呢)担心该怎样克服刻板印象(有没有可能向他人证明,我其实还挺不错)等等。

我们会陷入这种担心而无法自拔,耗费了大量的心力,从而无法集中精力于眼前的事物。

也就是说,刻板印象会通过对思维活动的干扰,影响到当事人的表现和其他行为。

3、如何应对刻板印象

应对刻板印象有三点,首先是汤姆奥斯特罗姆式策略,即避免模棱两可的解读。

作者在斯坦福大学招募志愿者,进行了一个实验,实验发现,汤姆奥斯特罗姆式策略效果显著。具体来说,这种策略是首先让学生们明确他们的文章,接受的是和数学杂志正式发表的文章,同样的高标准严要求的评价。

它之所以有用,就是因为充分唤醒了学生们埋藏在内心深处的信任感和潜能。

其次是自我肯定。它假设人们有一项基本动机,认为自己品学兼优。当这种认知因外界评价或自身某些水平降低,而受到挑到时,人们通常不会质疑自己的能力。

实验表明,两个对照组,对自我表示肯定的学生,成绩大幅提高。并且学生们对于刻板印象的在意程度明显降低了。

最后是身份安全感--春风化雨的独特教学法。即能够有效增强身份安全感的措施,应当尽量消除那些可能针对学生的刻板印象风险,让每个人都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和贡献。

比如与学生积极相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对成绩好的孩子和差生一视同仁。

写在最后

为什么社会身份对于我们以及整个社会如此重要?个中原因不光是对某种身份的偏见,还应包括关键情境中的身份条件作用。

不过另一方面,身份条件作用也可以在脱离偏见的情况下,对当事人产生深远影响,甚至改变他的一生。

如果想要在身份融合的情境中消除不同群体间的表现差异,或是推动来自不同背景的个体之间和谐共处,那么就必须营造出一种安全感,让当事人不会因身份风险而感到困扰。

我是紫苏心灵港湾,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致力于和您分享生活中的心理学,感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ujiadia.com/bdls/130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