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咸茶
土生土长的余杭人是否还记得,小时候到农村走亲拜年,一进门,主人就会端上一杯热气腾腾的咸茶。茶叶、烘青豆、胡萝卜干、笋干、紫苏籽(芝麻)、橙子皮、花生等七种佐料在热水中翻腾,嘬一口唇齿生香。
“烘青豆茶,以紫苏籽,渍枳皮和茶叶饮之。”这是《钱塘县志》中的记载。来自余杭仁和的七味咸茶,相传出自当地千年古刹“普宁寺”禅茶文化,历史悠久,禅意悠然,据传乾隆下江南时还赐为“御茶”。
古有诗赞七味咸茶(烘青豆茶):“活火焙干青玉脆,盈瓶赠到绿珠投。堆盘正好消寒夜,细嚼诗情一种幽。”余杭仁和盛产烘青豆,也完整保存着烘青豆茶的制作工艺。普宁村还有“打茶会”的习俗,可以说是当地人日常生活中交友、休闲的一项民俗活动,细细打(品)茶味,边喝茶边拉家常,谈笑风生,促进邻里感情。年,吃咸茶这一民俗项目被列入第二批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仁和、良渚、塘栖及湖州德清一带的民间,迄今保留着这种古老的饮食文化,这也是大运河边的独特民间风情。
传统茶食制作技艺
余杭人喝茶讲究,茶食当然也得讲究。我国的传统食品很讲究“四时八节”,在相应的节气推出相应的糕点,如立夏吃立夏饼,重阳吃栗糕,过年送酥糖等等。
杭嘉湖地区历来比较富庶,故对传统食品也比较讲究,出现了不少有名的传统食品。塘栖的传统茶食主要以糕饼为主,品种有酥糖、糕、饼这几大类,往下又细分为麻酥糖、重麻酥糖、花生酥、桔红糕、栗糕、云片糕、香糕、麻糕、立夏饼、芝麻饼、干菜饼、月饼、雪饼等几十个品种。
年,塘栖镇的市级非遗项目“传统茶食制作技艺”在“非遗薪传”浙江传统美食展评活动中获得了“薪传奖”。非遗传承人李法根现场施展才艺,其制作的茶食继承了传统的嘉湖细点的做法,精工细作,深受欢迎,勾起了人们的乡愁之情和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