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世界顶级奢侈品的品牌战略奢侈品战

奢侈品战略,是一部解析奢侈品行业的经典之作,出自两位奢侈品界的世界级专家之手,一位曾担任数家著名的顶级奢侈品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运营官,另一位是奢侈品学术研究的前沿学者和顶级品牌的战略顾问。

本书构建了分析奢侈品的严密框架——对奢侈品的追根溯源、对奢侈品概念的严格界定、对奢侈品现象的条缕分析、对奢侈品营销法则的精到提炼、对奢侈品的定位分析以及对品牌构建的逻辑思考·····结合案例,通过对欧洲奢侈品先驱们的成败得失,揭秘最高水平的奢侈品牌和企业管理的各个细节。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经营管理规则并非是奢侈品行业的专利,还广泛适用其它行业,不局限于B2C模式,也可以运用于B2B业务。所有行业中,很多公司对奢侈品战略感兴趣,许多成功的案例看似与奢侈品无关,其实只是将奢侈品战略做了细微改动,如苹果公司,宝马mini战略···如何理解苹果公司的变化?如何理解华为、小米等等?中国未来是否会诞生全球奢侈品牌?奢侈品牌为何会逆周期成长?如何借鉴奢侈品战略?相信本文会带来一定的启发。

教主读书时间第14期(商业传记系列/杨仁文团队出品)

揭秘世界顶级奢侈品的品牌战略

——《奢侈品战略》读书笔记

本文分为四部分:

一、如何定义奢侈品

二、奢侈品品牌的特定经营方法

三、奢侈品商业模式

四、从奢侈品战略中学到什么

一、如何定义奢侈品

1、奢侈品的本质与本源追溯

奢侈品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诞生之初,奢侈品是且一直是任何社会的主要社会问题,因为它同时和以下几个问题相关联:

●社会分层

●实用与浪费

●财富分配

奢侈品的本质是社会分层。关于古代文明,无论是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国文明还是印第安文明,都可证实社会化与奢侈品文化密切相关。人类最重要的一件事—人终有一死和死后来生的问题,各个文明都表达了对永生轮回的渴望。以埃及人的“死亡方式”为例,一个高度阶级分级且稳定的社会,遵循着纯熟的生存法则,除了高等阶级的奢侈法则,还有许多新奇的方法,最著名的就是玻璃储存香水。奢侈品服务于两方面:生前的盛大辉煌和逝后的高度仪式性,一些能划分阶级的物品,生前有香水,逝后有金字塔、木乃伊,随葬物品是身份的延续,这些都是随着时间流逝而愈加珍贵。

这种“奢侈品产业”的发展和如今的“民主化”道路异曲同工,采集的墓穴和木乃伊表明,奢侈的享受逐渐传给下层普通大众,蔓延到所有埃及人。可见,只要有足够时间和资源,奢侈品就有覆盖群体广泛的特点。

19世纪转向,20世纪大众化。

●18世纪的启蒙运动促成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在哲学和经济层面促进了奢侈品的发展。

●19世纪自然主义(亚当斯密)支持贸易和奢侈品,认为二者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首次提出奢侈品经济理论。

●18世纪末,民主化逐渐让奢侈品为世人接受。

●工业革命后,生活水平的提高让更多人有能力消费奢侈品。

●20世纪中期,妇女解放渗透到各阶层。

至今,奢侈品已经形成了不可逆转效应,四大驱动力是:民主化、增长的消费能力、全球化和通信业。现代奢侈品的功能是重建社会分层。

民主化:曾经奢侈品是社会分层的产物,如今是社会分层的推动者。民主化进程体现了两大要素:1、意味着每个人都有机会拥有奢侈品,这是客户群成倍增长的原因;2、历史性社会分层消失,但特权阶级的灭亡并未导致奢侈品的灭亡,而是成为奢侈品的创造者和驱动力,成为某个阶层的身份代表。

全球化:让获取奢侈品原材料成为可能(16世纪传入的丝绸、香料和糖);新思维新文化的传播(19世纪法国刮起日本风);开辟全球新市场(20世纪70年代,法国皮革工艺大规模发展得益于日本市场)。全球化背景下,奢侈品除了是身份阶层的代表,展现社会分化特征,还要根植于特定文化。忠于起源,奢侈品才能在文化飘忽不定、琐碎趋同的世界中找到落脚点。

奢侈品与金钱:混淆二者关系是奢侈品战略失败的原因之一,二者从不是近义词。首先,金钱对社会分层起反作用,它遍布整个社会。起初,统治阶级很难将银行家和商人视为同一阶级,人的地位并非单以金钱数量决定。

其次,奢侈品引入了新的价值观念—象征价值,超越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取决于人们的社会背景,是从社会分层中产生的。

最后,一定范围内,最贵的产品从来就不是最赚钱的产品。一家只有高的离谱价格的产品未必是会盈利的公司(劳斯莱斯),或不在核心产品之列(专门设计的珠宝和高级时装),或客户群很窄导致的高成本(大众汽车曾说过一辆布加迪威龙成本超万欧元,但售价万欧元)。

总结一下,奢侈品完全不同于趋优消费,后者没有社会和历史影响。价格高不意味着奢侈,很多品牌可以展开“奢侈品式”营销——如,苹果的战略、雀巢在咖啡市场提供的高级服务。(后面详述奢侈品战略的应用)

奢侈品与时尚:

●时尚体现的是社会分化,为了突出自我个性,与众不同,是平行而非垂直分化。奢侈品是社会分层。

●和自我的关系,奢侈品具有为自己带来享受和愉悦的特征,时尚不是。

●和时间的关系。时尚是短暂的,以季节为特征,奢侈品强调耐用和永恒。

奢侈品和时尚、高档品三角关系定位

2、区分奢侈品与高档品

概念的区分意义重大,因为奢侈品的管理方法与高档品大相径庭,传统营销方法不适用于奢侈品。

奢侈品核心含义包括6点:

●一项品质上乘的享受经历或长久耐用的产品

●以远高于其功能价值的价格出售

●其品牌与传统传承、特殊专门技术和和文化内涵关联

●有目的地限量限区域发售

●提供人性化的相关服务

●体现社会地位和优越性,使得所有者或受益者深感与众不同

混淆奢华和高价的两个本质错误:一是混淆奢华和高价;二是产品类型的叠加和趋同。

高档品和奢侈品概念混淆成因

由此可见,如今高档品和奢侈品在价格区间上有重合,很多行业都有所体现(香水行业的兰蔻和娇兰,汽车行业的雷克萨斯和宝马),从价格区分二者混淆随即产生。

在战略上,高档品到奢侈品无法仅通过提价直接转化,以“降级策略”脱离奢侈品也行不通。

案例:20世纪90年代,福特汽车集团决定打入奢侈品行业,通过收购高档品牌(捷豹、阿斯顿马丁)和奢侈品牌(沃尔沃、路虎)开发“第一汽车集团”网点,并意图用福特方式打造高效集团。年,入不敷出的第一汽车集团出售了阿斯顿马丁,捷豹这一最大亏损者也不得不寻求印度买家。相比之下,沃尔沃和路虎状况稍佳,经福特收购随后冠名为奢侈品品牌的沃尔沃和路虎实属高档品牌,福特经营策略对之有效,但捷豹和阿斯顿马丁是真正的奢侈品牌,在其经营策略下只能每况愈下。

同样,通过降价使得奢侈品降级为高档品,或收购高档品来实现扭亏为盈的策略,著名的梅赛德斯案例给出了否定答案。该品牌试图摆脱奢侈品形象采取了降级战略,又收购了克莱斯勒,损失惨重。失败核心在于管理奢侈品和高档品的差别。

那么,奢侈品和高档品的核心区别在哪里?

奢侈品和高档品对比

雷克萨斯是典型的非奢侈品案例,它的名字近似英文lexu,意思为豪华,不足以成为奢侈品—1、设计者是分析家和工程师,不是创造力的天才人物,反观苹果和波音飞机以艺术创造实现了这一点;2、不具备也未创造品牌神话,历史缺乏神圣的内涵,仅仅是好车。

3、奢侈品24个反市场营销法则

奢侈品品牌管理方法,必须摒弃一部分适用于普通品牌、高档品牌甚至消费升级,却不适合试奢侈品的营销法则。消费升级与奢侈品的区别:前者不具备后者的社会特征,它的功能不是突出社会分级,更多是增加利润。

以下24个奢侈品管理法则,被称为反市场营销法则,与一般品牌、高档品牌管理方法大相径庭,但正确有效,是世界获利最高奢侈品公司一直信奉的法则。

1)扔掉定位,奢侈品没有可比性

2)产品有足够的缺陷

3)勿迎合消费者

4)远离缺乏热情者

5)勿回应不断增长的需求

6)主导客户

7)勿让客户轻易购得

8)隔开客户与非客户,大客户和小客户

9)广告的作用不是促销

10)与非目标用户沟通

11)预测价格总高于实际售价

12)奢侈品需要定价,但不能根据价格定义奢侈品

13)随时间推移涨价以提高需求

14)不断提产品范围内平均价格

15)不要促销

16)广告勿用明星

17)亲近艺术吸引新客户

18)勿在非原产地设工厂

19)勿聘请顾问

20)勿事先测试

21)勿谋求共识

22)勿寻求集团协作

23)勿通过降低成本盈利

24)慎用网络销售

4、奢侈品面面观

下面通过考察与奢侈品挂钩的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立体化呈现奢侈品。

奢侈品的卓越、无可比性

奢侈品的“无可比性”指导着它的商业化传播方式,与所有竞争拉开一定距离,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专业的分销途径。品牌要对专营店有百分百掌控权,并且通过店面布置体现品牌身份(让品牌活起来)。

●慎重选择专营店,确保周围没有类似品牌。

●向顾客介绍品牌起源。这要求专属销售人员有崇高得品牌信仰,

●通过在一份双页广告中留出大部分空白得传播方式,目的是给人们留出对产品的想象空间。

奢侈品和文化协调

最能有力地解释奢侈品消费率的两个要素:第一是产品的文化资产,第二是人们的收入。

奢侈品品牌要有能力创造一群追随者,产品代表的时间、工艺、生产程序、品牌传奇、声望等因素来使它成为文化焦点,这样的物品把有能力欣赏的人和其它人区别来开。

奢侈品和历史

奢侈品的历史是根基,真正重要的不仅仅是历史本身,而是品牌由此书写的传奇,这是实现社会理想化的根源。(欧洲的奢侈品诞生于历史);如果没有历史,必须创造历史。(现代美国或意大利品牌塑造品牌的路径)

如果没有百年历史,如何缔造成奢侈品牌呢?这里有三类历史:

1)真正的、足以衍生现代神话的历史。凯歌香槟始于年,并且每年颁发“凯歌香槟商界女性奖”保持神话历久弥新。

2)新兴品牌中利用真实的历史元素。唐·培里侬香槟虽然是现代发明(20世纪50年代),但名字暗示了这款香槟是年意外酿制而成的宫廷用酒。

3)创造新的、现代的传奇。历史不一定必须是品牌自身的,也可以体现在品牌表达思想的历史性中,新品牌可以使用这种方法。例如,品牌上海滩的灵感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旧上海,开叉裙和旗袍由此而来。

奢侈品和时间

奢侈品中,人们关心的不是最佳销售,而是最长久的销售。

奢侈品最大的矛盾之一,是保持永恒性同时兼具时尚感。因此发行限量和特别版产品很重要,而且要经过分配。

奢侈品和慈善、道德

奢侈品牌必须投身慈善,且必须公之于众。奢侈品有数不清的慈善晚宴和基金会,这利于塑造品牌的高大形象。富人不应该忘记穷人,积累的财富要回馈社会,这是富人的品格,也是奢侈品的品格。

不道德的奢侈品不是奢侈品。奢侈品的目的是促进社会和谐,增加全民幸福感。很多品牌已经把可持续因素融入整个生产过程。

二、奢侈品牌的特定经营方法

只要某产品或服务满足奢侈品定义,这种战略就适用于市场。这部分我们所说的是广义的奢侈品,即融合奢侈、时尚、高端的昂贵产品。奢侈品战略在奢侈品市场之外也可能非常有效,比如苹果和奈斯派索(NESPRESSO,雀巢旗下胶囊咖啡机品牌)。

1、奢侈品用户分析

●为什么奢侈品市场在全球发展迅速?

首先,金砖国家有越来越多富裕人口;其次,富人和普通消费者之间的生活方式差距越来越大。

●支配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的两个因素:可支配收入和心理因素——消费者的“现代性”,即是否愿意改变,是否容易受外界影响。

由此可以分析出印度抵制奢侈品的原因—本地优秀工匠充足;有着根深蒂固的服侍传统,工匠是执行者不是创造者;捍卫本国文化,政策保护本国不受全球化影响,由此导致商业街等基础设施薄弱,奢侈品必须开设在皇宫酒店;姓氏制度使得通过致富爬上更高阶层变得困难。

●消费主体是高频购买者,而非低频客户。

●不同国家的态度:

购买奢侈品的积极性排序(1-10分):中国8.2;墨西哥8.0;印度7.3;英国7.3;美国6.8;韩国6.4;德国6.1;意大利6.1;法国5.7;日本5.6。(欧洲和日本排位居后,对奢侈品态度不像新兴国家甚至美国那样积极)。

风格特征:法国——低调的奢华;意大利——艺术和潮流;新兴国家——注重享乐,注重感官享受,标志显眼闻名;日本——重视艺术和时尚感。

●四种消费者区分

以奢侈品品牌区分自己的四种方式

2、塑造品牌的核心—特性

奢侈品品牌首先是一个传说,由很多故事构成。特性是品牌的DNA,整合了品牌的专业技术和符号式特点,是有形的、清楚的元素。“特性三棱镜”将品牌的象征维度解读为6个彼此相连的方面。

品牌“特性三棱镜”

“特性三棱镜”是管理工具:它应该有效,成为凝聚力的杠杆,是品牌创造性的跳板。没有“特性三棱镜”就没有品牌,要通过每个细节保持品牌连贯性,依靠“特性三棱镜”分析出品牌的核心和次要特征。一个品牌的“主旋律”要一致。下图为拉尔夫·劳伦的三棱镜示例:

拉尔夫劳伦的特性三棱镜

3、两种构建奢侈品品牌的模式

构建奢侈品的两种模式

两种打造奢侈品品牌的方式:1、欧洲模式。追求极致的产品质量,推崇产品自身和真正的历史传统,视品牌为历史的现代化身;2、美国模式。自身没有悠久历史,但敢于创造历史。

欧洲奢侈品牌比美国奢侈品牌更能体现时间这一尺度,欧洲人或中国人看来,时间能增加品牌的纯正度和权威,但并非要求奢侈品牌一定要复古,轩尼诗就能玩转现代元素。美国人和多数年轻人没有这种时间情节,对他们而言,奢侈品牌不一定要古老或历史悠久,如果一个奢侈品牌能讲述精彩故事,使人心有梦想,就能获得客户认可。纯正不意味着深厚的历史。

构筑奢侈品品牌:梦想方程式。

奢侈品行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ujiadia.com/bdsj/79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