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开始,全国中小学生陆续开学,只不过这次的“开学”不再是去学校,而是在家上网课。
从周一到周五,上午下午的时间都被排满,课程设置与在学校时无甚差别,只不过这一次讲台上的老师不再是各个学校的老师,而是由市级教育部门统一指定的老师授课。
在疫情防控发布会上,上海市教委主任陆靖说,上海在线教育的这份课表,集中了全市教育系统精英力量,靠集体的智慧在短时间内抢出来的,很多基础教育专家们为此付出了巨大心血。
统一的课程,统一的师资,而且这样的课程和师资还是来自于一地的顶级专家,这让多少家长梦里都能笑出声,这意味着好学校和差学校之间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被拉平了,差学校的学生也能享受好学校的资源,甚至是当地最顶级的教育资源。
在市场经济国家,好的教育资源从来都不是免费的。哪怕是在教育资源丰富的美国,置产学区房仍然是中产阶级们踮起脚尖都不一定能够到的,在大学阶段,金钱更是能否拿到名校入场券的重要因素。去年,某中国富豪花费万美元让女儿进入斯坦福大学,让国人认识到了在分数、素质和品格之外,另一种进名校的途径。
因为经济实力不济,没有让孩子进入好学校的家长们如今只需一台电视,一部手机就能让孩子上“专家课”,经济压力减小了上万倍,在高兴之余,不禁会想:“这场疫情让我省了一套学区房”,真的是疫情让家长们省了学区房吗?
前几年,一部很火的电影带我们进入了另一个世界——VR的世界。剧中的年轻人们住在贫民窟中,吃着快要发霉的披萨,但只要带上头盔,进入虚拟现实的世界,分分钟变成活力四射、恨不得掌控天下的精灵。在VR的世界里,比较贫富显得没啥意义,因为所有的资源都唾手可得,比如你想飙车,不用真的拥有一辆兰博基尼或布加迪威龙,带上头盔选再选择进入相应的场景就行,再比如你想进入赌场的超级VIP室,不用前期挥金如土赢得赌场的邀请,同样带上头盔一键进入。
想去最好的学校上课,更加没问题,带上头盔,今天北京八中有一堂名师化学课,去听!明天英国哈罗公学的击剑课,去学!因为技术足够发达,参加了这些网络课程的学生们已经不仅只是接受老师的单线指导,还能随时与老师同学提问互动。随着生物仿真技术的进步,甚至偷偷在课桌下摸了女同学的小手,依然能有心头一颤的触电感。
如果未来的教育是黑带九段,那么今天的集体网课至少已经到了黑带一段的水平,它的出现意味着教育资源再也不用与固定地点捆绑在一起。
说到底,让教育产生价值的是人,而人的智慧结晶无外乎通过文字、音频、视频和“言传身教”也就是所谓的场景互动来传播,现有的互联网技术已经完全打通了前三项对外扩散的障碍,而场景互动的壁垒也正在被虚拟现实、人脸识别和生物仿真等技术攻克。未来,思想的传播真的不需要面对面。
既然教育不再需要学校,那学区房还能值钱吗?显然不能。未来,不仅教育摆脱了固定地点,工作机会也不再依附于特定地点和城市,工业时代大规模集中化办公的景况很有可能一去不返。
这次疫情中,大部分的岗位都经受了远程办公的考验,整体的工作效率并没有因为员工没有集中而降低。
所以不是疫情省了学区房,而是在人类越来越走向去中心化的时代,地点成了完成工作的各项要素中最不重要的一项。
房子就真的只是用来住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