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咨询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zn/
记者李翊飒文/图
#艺术季·传艺术之美#年12月初的时候,我跟同事闲聊时,她说:“给你提供个线索吧,你看能否把它当作《文化圈》栏目的选题。我有个朋友,她是河南省许昌市的青年画家,除了喜欢抚琴作画外,她还喜欢制香。”“她自己制香吗?”我很惊讶。“是的,她不仅会制香,还会做香膏。据说,她的传统手工制香技艺入选了非遗项目。”同事回答。
这是条不错的线索,我可不能放过。
当时有其他采访任务,获得线索后,我并没有立即与这位制香的市民刘芬娅进行联系。待手头的工作忙完,年12月13日,我与她取得联系后,我们把见面的时间约定在年12月14日。
平时,我也喜欢喝茶焚香,所以,这一天,我带着期待与喜悦的心情,前往刘芬娅的工作室。
刘芬娅挑选制香用的鲜花生活中,无香不欢
刘芬娅的工作室被一片绿植环绕,虽然周边就是熙熙攘攘的马路,但是颇有“小隐隐于野”的意境。
刘芬娅的工作室,似乎有种魔力,让人一走入就忘却烦恼,不想离开。采访当日,我一踏入这里,便有此感触。
工作里弥漫着淡淡的幽香,早晨的暖阳通过玻璃在工作台上留下缕缕印记。窗外是寒冷的冬季,这个不大的工作室因为幽香与阳光的存在,让人恍若置身于春日的花田里。
“现在是冬天,看不到鲜花。如果是春夏,拉开窗帘,就能看到一片花海。选择这个地方当工作室,就是看中它闹中取静,鲜花萦绕的环境。”刘芬娅说,“我是个爱香的人,花香、茶香、墨香、药香等,我都喜欢得不得了。”
与刘芬娅聊天儿的空,她点燃几支线香,将其置于香炉里,轻轻扣上炉盖。袅袅烟气透过镂空的炉盖缓缓升起,便随着幽香飘散开来。
“我的工作室里太乱了,不好意思啊!”刘芬娅笑着说。
我环顾四周,看到了角落里的菖蒲、兰花、画作等。一开始,它们是那么的不起眼,但是一旦被发现,它们便会吸引你,让你把目光久久地落定在它们身上。
“你的工作室里什么都有呀!”我回应道,“不过繁而不杂,乱中有序。”
“大多爱焚香的人,都喜欢琴棋书画,菖蒲、茶具这些更是少不了。”刘芬娅接过话茬儿。
与刘芬娅刚聊不久,她的好友侯淑娟叩门而入。
刘芬娅在打磨香粉制香,离不来花花草草
“我一有空就会来这里,这里让我放松。”侯淑娟说道。
侯淑娟和刘芬娅是发小,在她眼里,刘芬娅是非常有生活情调的人。这与刘芬娅的家庭熏陶有很大的关系,与她如今坚守的传统制香工艺也有很大的关联。
“听奶奶说,我家祖上是办私塾的。到曾祖父那一代,有一年发生瘟疫,周边村子去世很多人,我曾祖母率领族中众人以及村上的其他姓氏的女人,制作香丸、香饼,以驱赶瘟疫。在制作过程中,曾祖母负责配制药方,家族其他人负责制作香丸、香饼。待到香丸、香饼做成后,一部分在学堂焚烧驱除瘟疫,一部分做成香囊分给村民挂在身上,留下一部分草药用布包扎好,投入村子的水井中,以洁净水源,防止病从口入。瘟疫驱除后,居民对我曾祖母的义举赞赏有加。”刘芬娅说,“后来,曾祖母把手工制香的技艺传给我祖母,祖母传给了我奶奶,我奶奶又把这门技艺传给了我。”
传统的手工制香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刘芬娅说,她家的制香工艺来源于清代皇宫,制作工艺复杂,与现在的机制香制造方法有着本质的区别,纯手工制香产量极低。这种采用纯中药药材制成的香品,在功效上有安神、醒脑、驱瘟辟邪的功能。对现代人由于工作、生活压力大、熬夜等因素造成的失眠、抑郁、肥胖、精神萎靡等亚健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芬娅经常上山采集花花草草。”侯淑娟说,“她不怕苦,不怕累,我真的很佩服她,同时又很羡慕她,她把日子过成了诗,像李子柒一样。”
之所以上山采集,是因为我家的制香,离不来花花草草。禹州的山,是我经常去的地方。”刘芬娅说。
刘芬娅制作的香饼制作的每个过程,都需要静心
“我家的香品取材,以青蒿、黄蒿、野菊花为主要原料,佐以紫苏、藿香、石香菜等药食同源的植物,加上白檀、沉香、麝香等贵重药材,用榆树皮和糯米粉作为黏合剂,加入经过药材熬制后的矿泉水、炼蜜,净手后和成香泥。制作线香时,将一块香泥用手搓成线形,晾干即可。制作香饼时,将香泥用手拍成一块钱硬币大小、厚薄的香饼,晾干即可。制作香丸时,将调好的香泥搓成香泥条,然后用线将香泥条分割,分别搓成黄豆大小的香丸晾干即可。”刘芬娅说,制香的时候一定要心无挂碍,“很奇怪,我心烦意乱的时候制作的香总是点不着,心静的时候制香,每次都能成功。”
制香是一个枯燥、耗时的过程。当日,刘芬娅用一个上午的时间给我演示了制香的过程:把数十种香料、食材、药材等制香原料在药捻子里碾磨成粉,用筛子过细,称重配伍,加入蜂蜜和祖传特制秘方调和的水和成香泥,经过反复捶打、捻搓成条状后稍事风干,再把这些粗细不等的香条或搓成两毫米粗细、22厘米长短的线香,或揉捏成锥香,或团成香丸等,然后放置在阴凉处晾干,纯手工制作的香品便诞生了。这个过程历时数小时,工序烦琐。
“这真是一项磨性子的活儿。”我说道。
刘芬娅笑着说:“对外行人来说,确实如此。不过对我而言,我痴迷于香道文化,这就是我的日常工作。我沉溺其中,也乐在其中。”
“我经常说她是追着鲜花奔跑的人,花在哪里,她就在哪里。”侯淑娟调侃道,“你瞧她的名字中有个‘芬’字,这就说明她与花草有缘。”
刘芬娅除了制香之外,还制作香膏。香膏要用鲜花制作,冬季几乎没有适合的花做香膏。“我最喜欢茉莉做成的香膏,等到明年茉莉花开的时候,我给你分享一些。”
传统制香工艺,仍会延续
刘芬娅说,虽然她继承这套烦琐的制香工艺后,结合现代人的需求,在香材原料的采集、加工、香制品的制作工艺上做了一定的创新,但她仍在坚守纯手工制香这个传统。“眼下,我把这套传统的制香工艺,手把手地传给我的儿子和侄子。”
为了更好地把传统制香技艺传承下去,刘芬娅进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在年“共推文化传承,共享发展成果”——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非遗进校园活动中,她的展台被中学生围得严严实实的。“没想到,学生对手工制香这么感兴趣。有些学生说,他们看了《甄嬛传》后,对香文化格外感兴趣。在这个活动中,我收了不少徒弟。孩子们对传统文化感兴趣,这让我很开心,更加有动力了。”
诗意生活的获得,离不开好的心态。我记得电影《海街日记》里有句台词:“很多人说生活没那么简单,可是生活本就是一餐一饭,专心做好一件事。”如今想来,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不是生活变得繁杂,而是人心多了牵绊。学会做减法,你会发现,越是素简,越易幸福。
刘芬娅喜欢在香味飘散的环境中优雅地生活,她说这样的环境既洗剂了灵魂,又增添了生活的情趣,使枯燥的日子变得充实且富有色彩。
我想,只要愿意,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诗意生活。哪怕身居闹市,哪怕诸事烦身,也要给自己喘息的时间与空间。(许昌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李翊飒文/图)(原载于年12月17日《许昌晨报》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