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www.cgia.cn/news/chanye/1662179.html
美食界如果举办一场cos大赛,
生姜认第二,就没有谁敢认第一。
cos对于别的食物来说,
可能还要动点心思花些力气。
生姜不用,炒啥像啥!
比如,一盘酱浓味香的土豆烧鸡,
生姜自己就上好色埋伏在鸡肉群中,
等着你中招!
又比如,你从来不知道,
生姜居然也可以看上去这么顺滑,
圆润的cos成了一枚鱼丸……
说真的,看到这张图我跪了~
生姜cos卤鸡肫的功夫真的鬼斧神工!
不止是炒菜中能看见它炉火纯青的cos,
在汤里它也可以cos成一片冬笋……
火锅里面它也可以,
你以为吃下去的是土豆,
实际上还是姜大爷~
一直游走穿梭于cos界和调味界,
生姜的“跨界”地位都毋庸置疑。
去腥小能手的领军食物生姜君,
常常能够在无形中彰显自己的不可或缺。
一道菜里得有它那感觉才是对的,
有一天要是没有了会非常不适应。
精妙的中餐少不了朴实平价的姜,
无论是香油中爆炒,逼出姜香……
还是鲜汤中点缀,入丝丝姜味……
切姜丝、削姜片、磨姜粉、撵姜蓉,
万千食物因为有了生姜的加入,
增色添香,就在一念之间……
然而最近,在中餐里朴实无华的生姜,
却在国外以“天价贵族”的身份大火了一把~
据新闻称,一公斤的生姜在澳洲,
如今已经卖到了几百元……
价格直逼傲娇的大龙虾,
一夜之间稀缺到“一姜难求”!
在俄罗斯,生姜同样登上了尊贵的王座!
价格上涨秒杀鱼子酱……
不少卖生姜的商家一看这个情况,
脸上露出了久违而幸福的笑容……
生姜大概自己也没有想到,
这是什么样的风口让它起飞?
又是怎样一股神秘的力量,
让大家放弃美元,改囤生姜。
生姜“爆红”的背后原因,
非常接地气而且听起来无懈可击的样子,
因为老外们认为:生姜能预防新冠!
一开始,有这个说法的是印尼。
当时雅加达的媒体报道称,
当地人因为疫情的到来开始囤生姜粉,
而且举例科学研究说明:
生姜作为传统的药用食物,
能消炎!!尤其是肺炎!!!
而且马上在印尼的广场上,
就有人穿着“超级英雄”的衣服发姜粉……
这样一波猛如虎的操作下来,
印尼人纷纷涌进了当地药材市场,
什么高良姜、生姜和姜黄粉……
只要带着“姜”字的都被抢光了。
一时之间,生姜不再是生姜,
它是英雄兼灵药+救命的化身。
后来,这消息不胫而走……
秉承着“偏方向来灵验”的宗旨,
澳大利亚和俄罗斯人民也纷纷下场!
就这样,价格高到离谱高到飞起,
但是这并不算什么……
因为遵循“越莫名其妙的贵越有人买”原则,
生姜不仅一路暴涨,还供不应求,
而高价倒卖生姜的救命(heixin)商家,
更被视为菩萨一般的存在……
很多人觉得这堪称迷惑行为大赏,
然鹅这“天价炒作”的背后其实也不乏道理,
生姜之所以能够被人们如此拥戴,
而且没有人怀疑这个事情的合理性。
那是因为,生姜的“药用价值”有群众基础~
朋友圈里关于生姜的养生文章也从来不缺,
什么“吃一片生姜,作用堪比还魂药”,
“下床吃姜,寿命无疆”……
“一姜在手,脱发不愁”……
如果要群众给心中的食谱药用价值打榜,
生姜是不会缺席的那一位……
其实生姜作为药用食材的历史,
真正追溯起来有上千年……
在人类祖先发现生姜的药用价值时,
其它如今爆红的保健品都尚未出生~
早期的生姜不是用来调料,
而是真的作为药材用来治病……
最早栽培生姜的是中国和印度,
所以关于记录生姜价值的典藏古籍,
可以说历史上比比皆是……
无论是阿拉伯的《古兰经》,
还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等,
无一不在佐证着生姜存在的意义……
诞生在亚洲的生姜首次亮相欧洲,
是作为十分昂贵的香料身份。
当时的欧洲人称呼生姜为“赛黄金”!
因为气候和坏境的限制,
生姜至今在欧洲种植起来都不太容易~
加上有着亚洲神秘感的加持,
价格暴涨这么说起来也有了几分道理~
中国人的美味菜肴里离不开姜葱蒜,
而对于姜的运用更可以称得上花样百出……
福建的一道名菜“姜母鸭”,
食色诱人、香气扑鼻、味道鲜美,
可以说是美味与滋补的集大成者。
而生姜也经常被作为甜品的陪伴,
比如广东的“姜撞奶”……
因为有了生姜的加入,滋味难忘!
至今非常佩服当年在牛奶中加入姜汁的人,
是这样的灵感才能成就如此的美味!
生姜有时也不仅仅是配菜,
而是真正的养生主角~
比如醋泡姜这道养生的食法,
养胃、减肥、防脱发……
据说身体虚弱的人可以时不时吃上一些。
在湖南,还把生姜伴着紫苏和杨梅,
做成无比爽口又好味的蜜饯零食。
广东的女孩子们很多也吃过“猪脚姜”,
补血暖身的功效是老辈人一直念叨的,
最重要的是,滋味也很特别~
如果要吃上一些驱寒又提神的零食,
“姜糖”也是不错的选择!
如今,为了获取浓郁的姜味,
也有很多人选择用“姜汁”入菜。
来说说你最爱的姜味美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