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懂一辆布加迪而又不会显得自己太过膨

在车迷的圈子里,总会听到一些上了年纪的车友会说:EB之后的Bugatti还会造跑车?威龙、猪王那些不就是个贵价时装车吗?

确实哦,不单资深的车迷会有这样的感觉,即便是稍稍对汽车历史有点儿认识的也知道,自从Bugatti被大众收购后,看看都出的是什么货色就知道了,大众不会造引擎、大众造不出跑车,相信早已是人所共知的。除了用了几十年由费迪南.保时捷留下来的水平对向四缸引擎外,1.8L直四是别人家研发出来收购回来的,慢慢改进除了EA和后来的EA,被很多“90后00后车迷”奉为神物的奥迪4.2LV8的技术源头,奥迪和ABT敢把技术文档公开吗?还有PQ35的底盘来自谁?相信也是“公道自在人心”的吧,所以就是这么一个完全没有跑车素养根基的大众,接手了Bugatti之后能造出什么惊世骇俗的跑车呢?

这台便是在年9月15日在凡尔赛宫向全球媒体发布的EBGT,这也成为当时无论性能还是外观设计都能称为超级跑车标杆的车型,也开创了MR布局的四轮驱动布局MR4。

当然了,也会有人问:大众在年4月收购Bugatti时,不是还有EB的底子在吗?修改修改,换换自家的W16引擎不就也是一辆很优秀的跑车了吗?如果这样想就真的太年轻太简单了。大众在年购买的Bugatti跟年RomanoArtioli购买到Bugatti时是一样的,大众是从RomanoArtioli手中买到了Bugatti品牌的使用权而已,所以建厂于意大利、由RomanoArtioli创办的Bugatti并不会将EB的技术过继予大众车厂使用,也就是说,意大利时代的Bugatti在年~年生产的EB跟年结束的法国Bugatti时代是完全没有关联的一款跑车,EB拥有完全专属的知识产权。在年9月23日车厂关闭后,五台未完成生产的EB半成品车及全部资产卖给了德国纽伦堡的DauerSportwagenGmbH,这家公司的出品有很多经典,这个之后再慢慢发文章吧。而EB的技术图纸则交给了BEngineering,而这家公司则是由RomanoArtioli和几位Bugatti的前工程师设计师共同组建,例如它的首席工程师是NicolaMaterazzi,此君便是意大利Bugatti时代的EB总工程师。从年起,BEngineering便以EB的技术为基础、加以调整并配上新的外观设计、继续生产性能更好的EB,但车名改为Edonis,并提供EB的保养维修等售后服务。

EttoreBugatti(艾托尔.布加提)出生于一个意大利艺术世家,于年在当时的德国占领区摩尔斯海姆创办了Bugatti车厂,并生产出一大批举世知名的车型,堪称二战前的传奇品牌。布加提先生于年去世后,在年发布了最后一款车型后便一直从事飞机零件生产,直至年宣告结束营业。(此照片拍摄于年)

那么,为什么BugattiEB能被全欧洲乃至全球的车迷、汽车行业精英们奉为当代跑车的顶尖之作呢?这个就得从意大利企业家RomanoArtioli在年购入Bugatti品牌后说起了。RomanoArtioli(罗曼诺.阿蒂奥利)是一位意大利汽车经销商,他在80年代经营着一家全球最大的法拉利代理公司;年开始在意大利引入日本的Suzuki进行销售;他跟林宝坚尼创始人FerruccioLamborghini、Countach的总工程师PaoloStanzani都是好朋友,在他们的鼓动下,于年正式收购了法国Bugatti的品牌使用权,并在意大利成立了BugattiAutomobiliSpA,自己出任首席执行官。年从通用汽车手上购买了Lotus莲花汽车,但因为财政出现问题,不得不在年将Lotus卖给了马来西亚的Proton,但别看他只持有莲花只有三年,但就是在他一手策划下,Lotus推出了Elise(Type)这款旷世之作,而Elise的车名,就是来自RomanoArtioli孙女EliseArtioli的名字。

RomanoArtioli先生是一位成功的汽车商人,在投身Bugatti品牌重建前,就拥有庞大的法拉利经销网络,而且跟众多知名品牌的创始人本属好友,所以在后来BugattiEB的建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FerruccioLamborghini最得意的三件作品,拖拉机、Miura和Countach,而后面两者的总工程师则是他的前员工及挚友PaoloStanzani,也正是在这两位仁兄的建议和支持下,才有了后来Bugatti品牌在家乡的复活。

有了品牌、有了公司,宣告着Bugatti回到了创始人EttoreBugatti的老家开启了新的品牌历史,而当时还在计划中的EB便是计划的核心,早期,EB的技术思路是由林宝坚尼的前技术总监、也就是Muira、Espada、Countach等车型的机械总工程师PaoloStanzani负责起草的,但因为可靠性问题,PaoloStanzani和RomanoArtioli之间有着巨大的意见分歧,在谁也都说服不了谁的情况下,PaoloStanzani决定离开,而负责接棒的NicolaMaterazzi则更是一位车坛传奇人物,在他手上诞生过的车型包括了Lancia的Stratos、法拉利的GTO、F40、Testarossa、等等,也正是这一次交接,让后来的EB成为那个时代最先进超级跑车的构想成为了显示。EB是全球首个碳纤维浴盆式车架的车型,碳纤浴盆由法国的Aerospatiale负责生产,因为NicolaMaterazzi曾在AudiQuattro任职,所以将四轮驱动系统的概念放入了EB身上,从而让它成为了全球第一款M4驱动布局的超级跑车:后轮分配到73%的扭力、前轮则有27%,并由一台6MT变速箱负责传递。

这位就是林宝坚尼Miura、Countach的总工程师,也就是他开创了MR量产跑车的时代,在年跟随林宝坚尼先生离开车厂后,年加入Bugatti,参与了EB原型车的开发工作,后因为跟RomanoArtioli在耐用性等机械问题上存在分歧,年加入Dallara公司、年加盟米纳迪车队(MinardiF1Team)。

这是EB开发团队的合影,中间穿西装的那位便是此车的总工程师NicolaMaterazzi,虽然还是原型车阶段,但在Nicola的主张下,糅合F40轻量化设计思路和恒时四轮驱动系统,让EB即便是拥有匹马力下依然容易驾驶,这也是EB至今仍被各界爱车人士交口称赞的源点。

EB一共制作了5辆原型车,外观并不是重点,而是为了测试车架、悬挂、引擎等机械部件,而中间银色的是EBSS的原型车,是由5辆原型车中的其中一台改造而成,所以外观部分也用上了量产的外壳,但骨子里还是一台原型车。

代号的原型车在进行前后轴配重测试,在量产后,EBGT版的体重为公斤,轴距mm,前后配重比为非常完美的前39、后61的分布,而稍后推出的EBSS的体重更只有公斤,减重公斤下,依然保持这个前后配重比例,可见工程师们所花的心思了。

完整停放着那台便是原型车,而近处的蓝色则是、后面竖起车门则是后来发布会上号,后面深蓝色的那台是,后被改为银色的SS原型车。

暂时还没找到一张半张关于布加提EB碳纤浴盆式车架的“裸照”,所以只能用这类剖视图作说明吧,但其实这图也是看不太明显,反正,记着它就是全球首款碳纤维聚合物(CFRP)制作车架的车型吧。

EB使用一台排气量为3.5公升的V12引擎,每个气缸独立一个节气门、每个气缸拥有三进两排共60个气门,这个设计在当年属于非常流行的气门布局,当时的引擎设计理论认为:过去的四气门布局,一般设计成两个较大的进气门配两个较小的排气门,如果以cc作为每个气缸的理想平衡上限的话,气门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填充效率和排放效率,而且较大的排气门重量大,惯性大,不利于高转时的作动。于是,便有了在90年代流行过一阵的5气门设计,即三个较小的进气门呈半圆布置,进气填充率得到保障、排气门也可以稍微增大或者与缩小了的进气门相同大小,那么整台引擎平衡度会更趋完美。而EB的五气门布局大致也是在这个思路下应运而生。两排气缸的夹角为60°,两边各布置两颗由IHI提供的涡轮增压器,各负责三个气缸的并联式布局,GT版的增压值为1.05bar、SS版调整为1.2bar。

原型车时的引擎布局。

这个便是EB的缸盖了,可见其三进两排每缸五个气门的布局。

引擎的缸径为81mm,但活塞行程只有56.6mm,这是典型的高转取向大马力引擎的布局,压缩比只有7.8,GT版在4转时发出牛米扭力、上攻至转时发出匹马力;至于SS版,同样在4转可发出牛米扭力,最大马力转速则延长至转时发出匹,加上只有1.4吨出头的车重,就可想而知它有多厉害了。EBSS还有一个美规版,为了满足排放法例而增加了三元催化器,增压值降低为1.1bar,最大扭力提早到转便可发出牛米,最大马力同样是转发出,但降低至匹。

制作这台EB可谓是不计成本,看看那四条为涡轮供气的碳纤维风管就大概能看到些什么了吧。

引擎和变速箱是一体式布局,在当时属于较为流行的设计,因为这样可以缩减占地、优化传动效率等,但也容易造成过热和保养维修麻烦等一些列问题,算是有得有失吧。

找到一张EB的排气布局图,其车体后部的布局可以说是非常紧凑,排气及催化器等被布置于于后轮拱上方、中冷器的进气口位于尾翼下方。(图片来自IG)

布加提EB无论GT还是SS均使用相同齿比的手动六前速变速箱,各档齿比分别为:1档:3.档:2.档:1.档:1.档:1.档:0.尾牙:3.这具变速箱带有一个中央粘性差速锁,恒定地将27%扭力传递到前轮,73%供后轮使用,而后轮也带有一个机械式的限滑差速器,锁止比例为50%。如此动力和传动系统配置下,EB的两个版本的加速性能和高速性能都是顶级的,GT版只需3.49秒便可破百、极速kph;重量更轻的SS版则只需3.26秒,极速kph,这个记录直到MclarenF1推出后才被打破。

这个方向指向车尾部,中央的三个螺丝的是附件传动,由此带动空调、发电机、油泵等周边部件。而侧方的法兰盘则接驳后传动半轴,差速器已经集成在缸体内。

如果还是不太想得明白,看这张拆开了的图就懂了,图中上方是车型前进方向的左侧是引擎曲轴,右侧并排的就是变速箱,也就是说,EB的引擎和变速箱不是上下布局的,而是纵置左右布局的。

又是一大堆的机械布局之类的,怎么不说说外观呢?并不是不说,只是想刻意地放在后面、不那么重要的地方介绍而已,其实,一辆汽车的根本和复杂程度,在于它的车架、底盘、引擎和变速箱等机械工程部分,说句难听点儿的话,外观那张皮,拆掉汽车也能跑,装上就是为了让它能成为一件商品、让你感觉自己买了件商品而已,笔者不是那种看着外观就能说道半个小时的“车媒老师”,当然也不屑当这类媒体老师,正所谓术业有专攻,或者别的老师有着深厚的美学修养,笔者自愧不如便是了。不过在EB的外观设计上,也有那么一小段故事可以说。

最早时候的EB长这样的,此设计诞生于年,由Bertone博通设计局的马克.德尚(MarkDeschamps)负责设计,但该设计并不被采纳。不过有趣是,这个设计后来随着设计师加入BEngineering后,又在Edonis上成为EB下半生的服装。

虽然马克.德尚(MarkDeschamps)的原型设计不被接受,而后陆续邀请了当时意大利的四大汽车设计名家为EB出外观设计方案,包括了宾利法连拿设计局的PaoloMartin(保罗.马丁)、Italdesign的乔治亚罗、Bertone和MarcelloGandini(马切洛·甘迪尼),相信在外观设计界,这些都是顶级大师了,但最后布加提选择甘迪尼的设计,也就是原型车上的那个类似年上市的Diablo那种方方正正、还带个剪刀式车门设计,但后来依然觉得跟林宝坚尼太像而告吹。最后,公司老板找到Bugatti厂方的设计师GiampaoloBenedini,让他为这台新车半路出家地设计一辆汽车,最终,便有了后来所见到的EB迷人曲线。

当时由PaoloMartin给出的设计,保罗马丁是意大利设计师,年加入宾利法连拿设计局任设计主管,从摩托车到汽车、到游艇都有涉猎。

量产版于年9月15日发布,这也是EttoreBugatti诞辰年周年的日子,这也是EB名字的由来。

这台是编号的GT版本,EBGT版合共生产了96台,EBSS合共售出32台。

其实每辆EB无论是GT还是SS,都会有轻微的不同,毕竟能在当时花费76万美元起购买此等超级跑车的都绝非普通人。

年,知名车手米高.舒马赫(MichaelSchumacher)所购买的黄色EBSS,编号。

这台同样是EBSS版本,但出产于年,编号为。

为了倒车方便,此车还特地加上了后波摄像头。

前后均为双摇臂悬挂方式,但因为后轮承载了大部分的车重,且为了调校出细腻的悬挂反应下,EB两个版本均为前单机、后双机的避震机组设定。

前后轮的制动碟直径均为mm,轮胎选择了米其林MXX3,前轮/40ZR18、后轮/30ZR18。两款轮圈均来自BBS的镁合金铸造,前9J后12J。

如果不是SS版的性能更高、更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ujiadia.com/bdxh/68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