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解读
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为了教育的长久之计,为了社会、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正确认识劳动教育,用正确方式,培养出真正有崇高道德,有动手能力、有责任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继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成为教育领域迫在眉睫之大事。
去年高考全国卷作文话题范围是劳动教育,今年五一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教育领域深入弘扬劳模工匠精神,“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
恰在当下,时逢五一劳动节,一个反面典型却有可能年薪千万,大受热捧:他不仅不热爱劳动,甚至还因盗窃一度锒铛入狱。
四年前,一名因偷电瓶车的周某被捕,在采访的过程中说了一大串奇葩言论,什么“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这里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超喜欢这里的”,视频上传到网络后让众多网友感到十分有趣,以至于在聊天评论帖子的过程中总要带上他的言论,还把他的照片制作成表情包,有些网友更是给他起了一个别名“窃格瓦拉”。
不过这位周某已经于今年4月份出来了,因为这几年网络上经常充斥着他的信息,导致网友对他早已耳熟能详,这也给他制造了不小的名气,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当他出来后就给自己惹了麻烦,令人惊讶的是居然有很多公司争着抢着要把他签约在自己公司名下,意图将其包装成网红,不仅用豪车去接周某人,还提出了百万的签约费,希望周某能为自己创造效益,这种行为造成了非常负面的影响,人民日报更是表示:病得不轻。
1.人民日报
流量追捧下的“网红文化病”咋治
有人说,每个人都有15分钟的成名时间。对周某来说,他的成名就在年因偷电动车被抓获时,说出“这辈子不可能打工”这句话的一瞬间。然而,如此出名的荒诞剧,数年后竟仍在上演。这几天,周某刑满释放,接他的除了家人,还有不少网络直播公司。据统计,有30多家网红经纪公司、直播平台公司与周某家属接触,甚至有人提出过二三百万的签约价。虽然周某目前并未“签约出道”,并表示已有生活规划,但是“被追捧”的狂欢真乃咄咄怪事,令人大跌眼镜。热度是流量,流量是价值,这是网红世界、网红经济里的一层逻辑。无论周某曾经做过什么说过什么、在服刑期间如何改过自新、未来将如何发展,作为被追捧的“网红”,他都显得有些“被动”。即便有“流量潜质”,也不应被恶意消费。正如人们所担心的,一些直播平台倘若借“不打工”的梗来营销炒作,传播“坐享其成”的扭曲观念,岂不贻害无穷。这样的“网红”,我们不需要;这样的热度,更应该凉一凉。不是什么热点都能蹭,不是什么流量都能追。疫情期间,就有人推出“新型冠状病毒仿妆”,甚至cos“肺炎医生”,把伤害当娱乐,引发很多人的“不适感”。诸如此类,将灾难娱乐化、将行为低俗化、将价值扭曲化的言行,纵然能抓住“眼球”,也不可能换来“回眸”。互联网高速发展时代,网红兴起、流量汹涌并没有必然的“原罪”,而为了红、为了火、为了利却突破底线、毁坏三观,则是在“纵恶”。对此,人们应该警醒、警惕并给予警示。“网红”需要流量,更要有文化。其实,“网红”这一庞大群体,纷繁芜杂、参差不齐,有的夸张怪异,有的哗众取宠,有的则有真才实学。近年来,不少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知识人”“文化人”被追捧为“网红”,传递知识、见识与才识,在很大程度上是有品位、有格调、有价值的典范。在铁打的网络、流水的网红之间,在流量与变现之间,那些得以存留下来的、被记住的并非是什么商业能力而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魅力。只有守正且创新、身正且行直、怀珠且抱玉的人,以文化“赋能”,“网红”才会变“常红”。我们不仅需要有文化力的“网红”,而且呼唤营造有生命力的“网红文化”。这既是一个行业健康发展所需要的良性氛围,也是“网红经济”“互联网经济”赖以生存的肌体生态。这就要警惕互联网之下的大众狂欢沦为突破底线的盲目疯狂,也要避免商业逐利的需求对网络发展趋势形成裹挟。人们想看到的肯定不是审丑、窥探、炒作、冲击公序良俗的种种不堪,而是分享、协作、鼓励、创新、超越的可能性与可塑性。即便是流量,也请“为湖北拼一单”“给白衣天使加油”“借美食给传统文化打个‘call’”的正能量更多一些。抵制网红世界里的“文化癌变”、涵养健康发展的精神气质,需要从每一个作品、每一份创意、每一点责任做起,更需要每个互联网平台不作助攻,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出狱后的周某对过往所为直言“后悔”,以后想在家种地。希望他不会在短暂的“被追捧”中迷失,而是能用劳动为自己赢得精彩,走好接下来的人生之路。2.新京报
网红小偷将出狱,这次他能浪子回头吗?
一头长长的凌乱卷发,两道浓密入鬓的粗眉,胡子一撇一捺分成一个“八”,曾经的网红小偷周某的相关话题,最近又开始在社交媒体“活跃”,因为他出狱的日子快到了。南宁法院方面也向媒体证实,周某确实将于4月18日从柳州监狱释放。当年因盗窃被抓,面对媒体采访,周某发表了一段“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的,做生意又不会做,就是偷这种东西,才能维持的了生活”的言论,谈笑间,三观灰飞烟灭,也令其走红一时,且时隔多年,人气不减,羡煞很多过气明星。但也有网友担心,像周某这种偷窃成瘾的人,出来之后会不会再犯?周某的特殊之处在于,他克服了来自法律惩罚的畏惧,看守所和牢狱也不具威慑性,甚至享受之。偷盗、进监狱、再偷盗、再进监狱……这已经成了他的一种生活方式,乐在其中。这便成了一道无解题。而当法律威慑作用失效时,有没有其他办法来规制他?四川大学研究生王彬曾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名累犯和名初犯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分析得出结论,与初犯相比,累犯的文化水平更低,尤其是盗窃罪和抢劫罪占较大比例;累犯人格障碍发生率高,父母教育方式具有低情感、低温暖、高拒绝、高否认等特点。此外,累犯在生活中多采用不成熟型或中间型心理防御机制。因此,回放周某那句“里面比家里好”,不禁让人思考,究竟是怎样的家让其如此无聊,甚至更喜欢看守所的“热闹”?这也或提醒我们,要尝试换一种法律之外的思路,从社会化角度溯源问题、解决问题。而如何把人生大道理讲进“周某们”的心里,也是个值得开发的课题。有网友建议,周某出狱后,或可尝试他入狱之时尚未兴起的新事物——网红直播。他人气有了,人设有了,就差一台智能手机。不知道周某对这种工作方式,或者说生存方式,是否感兴趣呢?真心希望周某出狱后,不再因被捕入狱成热点、不再制造“新风谑语”,而是改邪归正,找到自己的正当职业和人生价值所在。那才是一个浪子回头的好故事。□与归(媒体人)3.新京报
争夺“不打工男”,折射出扭曲的价值观
四年前,因一句“这辈子是不可能打工的”而走红的周某齐,最近刑满释放。媒体报道称,已经有30多家网红经纪公司或直播平台希望签下他,最高的薪水据说开到了两三百万。还有人开法拉利、布加迪等跑车来到他们村,向其发出邀约。一个刑满释放人员得到如此“高规格”的待遇,这非同寻常。但这并非因为他身份多高、人脉多广,而是因为这些公司从他身上看到了可观的商业利益。这些公司之所以要签下周某齐,不是因为别的,只不过看中了周某齐身上自带的流量——他们要“利用”周某齐来变现,但这样的想法在价值观层面能说得通吗?要知道,这个商业模式的核心资产,是周某齐此前不劳而获的人设,以及多年偷盗、坐牢的不堪过往。打造、宣传、消费周某齐,实质就是在宣扬一种以俗为荣、以丑为美的扭曲价值观。一个正常的社会,一定是建立在是非对错分明的价值观之上的。人们理应分得清何为美何为丑,何为善何为恶,要勤劳致富,还是要不劳而获。至少,拥抱真善美,远离假恶丑,应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常识。但这些公司、平台如此大张声势地拉周某齐“入伙”,并许以超高的年薪,却客观上达成了一种对盗窃、对不劳而获的“盖章认证”。它会给公众带来这样一种误解:即便是偷盗,即便是对生活没有任何信念感,但只要你能迎合这个互联网世界的狂欢逻辑,那你也有一夜爆红的可能,而这几乎不需要付出任何实质努力。正如一些网友所质疑的:如果“不劳而获”的周某齐赚到大钱了,你让那些勤勤恳恳工作的人怎么想?网红公司炒作周某齐当然只是一次偶发事件,也很难说其会对社会道德带来多大冲击,我们担心的是其中传递出的危险价值观倾向。这种将犯罪娱乐化的行为,消解了一个严肃的社会话题,只会让社会变得浅薄。无怪乎,此事发生后,有媒体称其为“网红行业粪坑化”的典型案例。虽然这责之过切,可这一幕确实将该行业局部存在的轻浮现象呈现无遗。而更可笑的是,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流量”争夺战中,周某齐本人没有做错什么,他甚至对这背后的商业逻辑一无所知——当记者问他什么是“网红”时,他表示连听都没有听过。他还说,不会签约网红直播,“签约就相当于给别人打工,打工是不可能打的”,自己准备回家种地。这就是这场闹剧的真相:我消费你,却与你无关。这场局中,只有流量,只有金钱,只有赤裸裸的利益。周某齐在这里只是一个任资本摆弄的工具人,一旦他进入这个逻辑,身不由己的只能是他自己。他只是在这个每个人都有15分钟出名机会的今天,无意中被拽上了那辆流量的列车,然后作为一种审丑的标的被疯狂围观。在此前,这个人是犀利哥,是大力哥,是流浪大师,现在,轮到了周某齐。4.红星新闻
“不打工男”拒当网红,让多少人失望了?
“签约就是打工,打工是不可能打的”
“不打工男”出狱了,和网上众说纷纭相比,他倒显得比较平静。红星新闻采访镜头中的他,和网友印象中的他已大不同。他的形象变了,戴帽子,短头发,大有改头换面之感。
↑周某出狱和之前接受电视台采访的画面
他应该没想到,他的出狱,已经在网上引起了一场舆论风波。30余家网红公司“虎视眈眈”,村子里还有人开着法拉利、布加迪等跑车守候,外界的种种行为把这个被网友号称为“窃·格瓦拉”的周某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人们因他争论不休。有人认为网红公司的行为是错误的价值引导,有人则认为他已经出狱,应该给他工作机会……人们各执一词,却忽略了周某这个“当事人”的想法。
“世界已山呼海啸,中心却风平浪静”。舆论风暴中心的周某,在经历四年多牢狱生活后,和社会已有一些脱节,他不懂得什么是“共享”,也不明白什么叫“网红”。初出狱的他和网络世界隔着一堵厚厚的墙,他甚至不太清楚大众在争论什么,为什么争论。
网友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认知上,对他的未来“指手画脚”。但最有权决定自己生活的,不是他人,终归还是他自己。无论网红公司怎么构想,网友怎么设计,都只是一厢情愿。
和大家预想的可能不太一样,周某已坚决表态说,不会签约网红直播,“签约就相当于给他打工,打工是不可能打的”。所以,对于以后的计划,他坦言要去“种地”,“不去城里闯荡了”。
这个回答,透露出一丝当初的倔强,更有对普通生活的计划和期待。
很显然,出狱后的周某,已经不再是大众记忆中的“窃·格瓦拉”,当年那个面对镜头能大胆说出“看守所里的感觉比家里感觉好多了”的周某,已经逐渐走出人们给定的“窃·格瓦拉”身份。
有些人就像看一出戏剧一样